易经文化研究院
 
  2011-09-29|研究院招生公告:
 
站内导航
易学知识
起名知识
风水知识
易学园地
招生信息
教学信息
 
人才招聘
名师讲谈
联系我们
联系人:刘老师
电 话:18366887687
传 真:18678328687
E-mail:
地 址:滨州市沾化区沿河路商贸城西门
网 址:www.bzyijing.com
 
 
文章内容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 今天看《易经》
今天看《易经》
 文章来源: 查阅次数:2281 

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生,山东省平原县人。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4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硕士)。1942 1964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4 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现属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筹建中国第一所宗教研究机构,并与北大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1987年起先后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誉馆长,兼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等。作为学术界的代表,当选为第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著述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中国佛教论文集》(合著)、《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子全译》等。主编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国佛教史》、《中国道教史》、《中国宗教大词典》、《中华大藏经》等。另有学术论文多篇。

  一、《易经》的起源

  《易经》自古被称为六经之祖。其余为《诗》、《书》、《礼》、《乐》、《春秋》,都是有文字的记录。唯独《易经》产生于人类创造文字之前,用画来表达意思。最初只有 (阳)及--(阴)两画。按照数学排列组合的规律,这两种基本符号三组组合,只能有八种可能,是为八卦的开始。这八种再组合一下就变成六十四种排列方式。阴阳代表“正面”、“反面”或者“有”、“没有”两类相反的意思。

  历代记载伏羲作八卦,文王演绎为六十四卦,古代一直是这么相传,司马迁《史记》也有记载,今天看来这个记载符合实际情况。伏羲时代是群婚制,没有固定的家庭,靠打猎为生。狩猎有时有收获,有时无收获,生活资料来源不固定。所以人们就想预先测算今天的收获。测算、预测是人类的进步,只有人类有这个智慧。

  伏羲是驯服兽类的一个代表人物,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特点,古代人没有名姓,就以神话人物对人类的贡献作为其名字。种植物的神农氏,发明用火的燧人氏,发明造屋的有巢氏,这些“氏”不是他们的名姓,人们纪念他们,就以他们对群体的贡献为名。

  这一点中华民族与西方神话有些不同。比如西方认为普罗米修斯偷了天火传到人间,天帝发怒,给他以惩罚;中国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发明用火。在中华民族最早的传说中,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人们的实践起了主要作用,而不是神的恩赐。

  中华民族是注重实践、务实的民族,而且处于北半球寒温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这一带植物有生长季节,有生长期、成熟期,人们只有努力才能维持生活,而赤道附近地区如印度、印尼,一年气候相差不大,且植物四季常绿,可以维持生活,不用担心食物问题,比较容易取得食物,天气不冷,不存在穿衣服御寒的问题。因此,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原始社会开始长期磨炼中养成的。

  因此,我们对祖先氏族领袖崇拜,是因为他们留下了永远的丰功伟绩,像大禹治水、燧人氏发明火、有巢氏发明房屋等等,所以祖先崇拜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习惯,祖先常常留在人们的记忆、传说中,所以“敬天法祖”,敬天神是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基本信仰。

  阴阳是根据世界现象归纳的概念,“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自始至终是对立的统一,有不一样,可又互相需要、互相离不开。这个观念很原始、很朴素,可也很根本。八卦把乾作为阳性、男性的代表,代表进取、刚强、主动;坤代表阴性,代表万物保守、服从、顺从方面的性质。

  最早祖先崇拜的“祖”字,左边“示”部代表祭坛,右边是“且”,古代“且”象征男性生殖器崇拜。考古发掘陶制、泥巴制、石头制的“且”有很多,这说明中华民族祖先崇拜由来已久。后来儒家继承了这个传统,并加以发挥,使之神圣化,给予崇高的解释,一直到明清。比如清朝故宫皇帝办公的地方叫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中间的殿叫交泰殿。

  占卜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占卜方式最早是一阴一阳,可行不可行,一正一反,从数学角度看,正、负双方机遇是一样的,所以看起来很公平。算卦至少有50%是猜对的,如果再加上社会经验、算卦人的愿望给予解释补充,又增加了25%的可能性,这样按概率论来说算卦准确率有75%。人们心理上有个习惯,对于有利的、符合自己意愿的事情容易记住,算不对的事情容易忘掉。所以古人一直相信算卦可以解决疑难问题。但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发展,人类行为不限于可行不可行这两种可能,还有很多中间的可能,介于可行不可行之间。八卦后来就发展为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爻有384种可能。爻的增加是社会复杂性的反映,也是数学上卦爻排列组合必然的结果。

  《易经》原来只有卦象,后来算卦的人将解说词做了记录传下来,称为《易传》,有十类,附在卦后。

  科学发展到今天,除了人类以外,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动物懂得用占卜。《易经》文字很简单,所以可以有多种解释来理解,中国六经里,只有《易经》注释最多,据现在初步调查,光六十四卦的解释大概就有4000多种,有出版的书,也有未发表的手稿,其中山东省图书馆收集最全。

  《易经》是从图像开始,对易图的解释也有一个逐渐完善的传承系统。沿着图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的变化形成另一个支派,称为象数易学,简称“象数学”,易图的象数学经过几千年流传,已发现古今流行的2000多种关于图像的著作,而且现在还不断出新。

  今天我介绍给大家的几本书就是最近几年出的,《易经》留给人们无限发挥的余地。

  二、《易经》内容简介

  商代甲骨文也是用来占卜的,但凿龟、看灼裂的“兆”占卜吉凶,只有专业人员才看得懂,手续比较麻烦。《易经》的占卜方法比较容易,因为是周人习用的一种方法,故称《周易》。

  古代的国家大事,一是祭祀,一是战争。小的个人的事情也需要占卜,该做不该做的,也需要占卜。

  《易经》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两个方面:

  (一)万物交感观念

  《周易》六十四卦里,天、地是实物,天在上,地在下,古人认为天地是万物之母,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天地生六个子女,巽、震、兑、离、坎、艮。

  《易经》所谓“吉”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两卦具有交感的性质;所谓“凶”或不吉利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两卦不具有交感的性质。《易经》占卜问吉凶祸福,本身是迷信,但是《易经》对于吉凶的解释,却包含当时人们对世界一般事物最原始的哲学理解。《易经》从交感的观点观察万物的动静变化,并认为凡有动象、有交感之象的卦是吉的,有前途的,因为它符合事物发展的原则。

  如泰卦的象是地在上天在下,实际上应当天在上地在下。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就象征天和地的交感变化。与此相反,如否卦的象是天在上地在下,天本来就在上,地本来就在下,这种情况不会引起上下交感易位的变化。不交感,就没有变化,事物就没有发展前途,所以否卦不如泰卦吉。泰卦和否卦是一个对立面,一吉一凶。吉和凶的根据是变和不变,交感和不交感。它通过宗教迷信的形式反映出极其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总的原则就是事物在变化发展中就有前途,就是吉兆;如果没有发展变化就没有前途,是凶兆。我想,《周易》的这个认识是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最朴素的一种辩证法观点,虽然还不完整,但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荀子是先秦很有名的哲学家,也是儒家大师之一。荀子说过,“善易者不占”,即真正懂得《易经》的人,不去算卦。也就是说,对于《易经》我们要懂得其中的道理,算卦算吉凶祸福是需要占卜的。

  (二)物极必反的观念

  物极必反的观念,就是事物发展到极端,就要走向反面。《易经》举乾卦为例,乾卦有六爻,从下往上,第一爻叫“初爻”,然后由下而上按顺序排列,二三四五六,最后一个叫上,第六爻不叫六,而称为“上”,因为定在六爻的最上的位置,乾卦初爻到六爻中间有六个层次,六个变化阶段。以龙为例,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图腾,是民族象征,龙的变化从存在、变化到最后,乾卦爻第五个层次,九五爻是吉,九五至尊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到顶第六爻就是亢龙有悔。

  初九(第一爻)是潜龙勿用;九二(第二爻)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第三爻)是终日乾乾,奋斗不息,一直在前进;九四(第四爻)是或跃在渊,无咎;九五(第五爻)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最好的爻;上九(第六爻)是亢龙有悔,亢是走到头,走极端。用龙的变化说明一个事物从开始到衰败有一个过程,事物有进有退有得有失,到了极端就会过渡到反面。

  《易经》还提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指出没有任何平路,都是有坑坑坎坎的,事物是循环的,没有一去不返的,这都说明“物极必反”的原则。这个观点在春秋时期广泛传播且为人们接受。所以今天说人要有忧患意识,就是在平安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平安,顺利的时候要考虑到不顺利,处在逆境的时候不要悲观,因为还有否( )极泰( )来。

  战国时魏国的范雎,在秦国做了多年宰相,很有功劳,后来燕国人蔡泽进言说《易经》无往不复,物极必反,你做了多年宰相,到顶了,最好早一点退下来,否则会有灾祸,范雎接受了他的意见,推荐蔡泽做了宰相。可见《易经》已经深入人心,深入到社会上层,这个故事记载在司马迁著的《史记》里。

  《易经》指出,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得不过渡到反面,这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是也有时代、历史的局限性。基本弱点在于神秘地、抽象地脱离了具体条件讲变化。结果变化、发展成了人们无法驾驭的神秘力量,人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今天看来仍未跳出神学的圈子。但在当初这个观念已经很可贵了。

  古代吉凶祸福,物极必反,有循环论的意思,今天我们是进化论,不是循环论,是螺旋形上升,走的是否定之否定的循环,但不是循环之后又回到原先起点。这是跟从前不同的地方,但是基本原理是古人研发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迷信成分越来越少,科学阵地越来越扩大。

  从《易经》也可以看出古代哲人怎么摆脱迷信命定论,不断走向科学世界观的一个过程,《易经》给我们开了个好头。

  《易经》基本内容就是物极必反与上下交感的观点,任何《易经》书里都离不开这两个基本观点的解释。详细的解释千条万条,就不在这里详述了。客观地解释《易经》的基本内容、基本框架就是这样,大家可以慢慢地看我向大家介绍的这几本书。

  三、今天看《易经》

  首先要看到,不关心未来的人是短见的人,不关心未来命运的民族就没有希望,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关心未来,是人类进步可贵的地方,有了关心未来、创造未来的要求,才有改善环境、创造发明的动力。《易经》从出现到现在几千年了,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历经了不断前进、关心未来、改变现状、开拓新世界的过程。

  有一些人出于爱国热忱,故意拔高《易经》,说电脑的二进位原理,《易经》早已提出了,电脑发明权不在外国,而在《易经》。我认为爱国精神是好的,为祖国争光,精神可嘉,可是这并不符合事实。用不科学的方法对待过去的传统文化,是错误的道路,不可取。爱国是好的,可是用歪曲历史的方法讲爱国主义,就没有价值,因为它不符合事实,没有说服力。

  还有一种歪曲,比如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讲和谐社会,认为《易经》中早就提到和谐共处。最近,报上还有一篇文章大讲《易经》的智慧。但不能说今天的和谐来自《易经》,而且《易经》本身的精神是对立统一中的不断进取,是“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果歪曲古代《易经》迎合现在的政治口号,这是糟蹋了《易经》,曲解了古人,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不是真正爱护《易经》,我们只能从发展观来看《易经》,这才是正确的态度,也是唯一的道路。

  《易经》的发展观辩证法与物质是分不开的。我们这个物质世界辩证发展,同时又是客观存在的,哲学是关于整个宇宙发展的总规律的学问,给人提供了观察认识世界、适应改变世界的工具,观点和方法不可分。

  拿我个人来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开始学马克思主义,前苏联联共党史第四章第二节斯大林解释唯物辩证法,教科书上说,观点是唯物的,方法是辩证的,我认为这个说法简明但不准确,因为观点和方法不可分割。

  中国的《周易》从一开始就有全局发展观的萌芽,天行健,自强不息,世界万物永远在变化,这是《易经》的根本精神。全局观点是中国的特色,从日常生活里可以看出,比如在欧洲商店买东西,你买2.5元的东西,给他10元,他就先找5角,再找2元,最后给5元,从小到大找起;而中国正相反,同样买2.5元的东西,给他10元,他先找你5元,再给你2元,再给你0.5元。又比如外国人写信,先写门牌号,再写街道、城市、国家;而中国人写信,先写国家,再写省、市、街道、门牌号。这是两种思维习惯。中华民族习惯从整体到具体,这一点非常可贵。

  同样对辩证法,俄罗斯人是一种理解,中国人又是一种理解,在原来的民族习惯的传统思维上接受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发展比较正常比较合理。

  因此,从哲学萌芽开始,我觉得《周易》走的是很健康的发展道路,带了个好头。我们照搬前苏联教科书,也走过一些弯路。结合中国历史实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在座的各位的共同责任。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统上使它现代化、科学化,继续发展,不能拔高,不能歪曲,也不能拿实用主义来应付现在的政治口号,否则也糟蹋了历史。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革命实践结合产生了新中国,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毛泽东同志创建新中国得到全国以至全世界的称赞,也是用马克思主义根据现代中国实际来发展和开展革命的。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工人、农民,还有帝国主义,几种力量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把关系摆对,认识清楚,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建国以后,开始发展生产、安定生活,抓得也很好,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做得也很好。毛泽东在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不管世界上喜欢不喜欢这个人,诽谤或者称赞,历史上这是个伟大的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功劳不朽。

  可是,发展文化也得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跟中国传统文化实际相结合,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可以走上正路。中国社会的实际,文化的实际,有5000年之久持续不断的发展,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过去,我们结合历史实际不够,甚至有一段时期割断了历史,吃了大亏。

  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普遍原理和中国5000年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探索一条新路,继承5000年的好的文化。列宁曾经说过,共产主义文化应该继承人类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应该拿来人类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包括古代的、当前的,包括中国的、世界的,为我所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这是我们的一个共同的责任。

  但是,现在社会上有个普遍倾向,认为自然科学、数理化、应用科学是科学,社会科学好像不在科学范围之内,没有摆在应有的地位,这是不全面的。人类文化既包括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如果丢掉那一半,而且不承认社会科学应有的地位会吃大亏。我们这些年走了一些弯路就是由于忽略社会科学也有规律。科学创造发明可以创造财富,但如果违背社会科学规律,创造的亿万财富可能化为乌有。

  “文化大革命”就是活生生的教训,国民经济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原因就在于割断了历史,割断了传统文化,违背经济规律。辩证法主要是发展观、全局观,如果只是局部或凝固地看问题,都违反规律,受惩罚的是社会和群体。围湖造田破坏自然规律,结果受到惩罚。提倡学生努力学习,可是忽略了世界观教育,忽略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也就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要知道,人民素质全面发展并不是单科突进。

  现在研究《易经》不是崇拜迷信古人,而是在古人留下的很好的遗产基础上起步、前进,按照规律发展,这不仅是任务,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意愿。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绩显著,连续二三十年持续发展,不容易,文化建设也要抓起来。现在问题是文化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教育经费要增加,经费是一个方面,另外要培养什么人更值得注意。

  举例子来说,只有中国有5000年持续不断的历史,在这里演员就是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有时汉族人当皇帝,别的民族就辅助它;有的是少数民族人当皇帝,汉族就辅助它,从未中断。可是中国学校对历史太不重视,另外,投入力量也不够。高考时理科不考历史,这不行。要认识到教书是育人。培养13亿现代化的公民,不仅要懂得数理化,还要懂得怎么做人、怎么生活,这应该从小学开始,甚至从幼儿园开始。

  拿教育投入来说,科研有回报,可是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回报,只有投入,一般地方官员对没有回报的投入不感兴趣。所以虽然中央支持,但是基础薄弱,这个问题就不在这里讲了。

  今天主要讲《易经》发展变化的观点,这是祖先留下的一个宝贵遗产,我们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发挥、发展、充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缺少旧的优良传统,也不会做得令人满意。

  问:《易经》和《道德经》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易经》的辩证法,对立、统一,好像在《道德经》里也有反映,这两者是传承关系吗?

  任先生:这有先后的关系,《易经》在前,老子《道德经》在后,古人说过,易老相通,老子继承发展得很好。不过《易经》讲刚健进取,老子讲柔弱胜刚,老子看到《易经》的刚健进取,有所发展,但是也有所偏离。

  主要参考书:

  汪致正:《易学津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王博:《周易经传译注》,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易经》文化--中华民族的本体精神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滨州易经文化研究院
电话:18366887687 传真:18678328687 地址:滨州市沾化区沿河路商贸城西门
[鲁ICP备09105353号-1] [滨公备3716000123411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滨州网警报警邮箱] 技术支持:远洋科技 商企网